大家好,我是陳寗,不是陳甯

今天我把「陳寗說科技」改成「陳寗」,一來我科技的成份越來越少,二來這樣也更能代表我本人。

改了粉絲專頁名字,就連帶解釋一下我的名字吧!我名字中的「寗」,讀音同「寧」,雖說我常常在影片裡說「大家好我是ㄔㄣˊㄋㄧㄥˊ」,不過似乎還是有不少粉絲不知道我的名字怎麼唸…

我會非常強調我是寗而非甯,其實並不是因為這兩個字有不同含義,而是很單純地因為「甯比寗的筆劃少一劃」,也跟我媽媽當初取的名字不同。

這個對於早期電腦來說屬於生難字的「寗」,一直以來都給那些為我設定個人資料的人們帶來莫大困擾,例如上圖右上角,就可以看到我的名字在師大的校務系統裡面被寫成「陳**」,就是因為校務系統顯示不出我的名字所造成。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銀行系統上,導致我每次去臨櫃匯錢時,只要換一家銀行(或分行),櫃檯就必須幫我重新造字一次,除了見證我們台灣各大銀行的神秘「不聯通系統」之外,也同樣讓我們見識到銀行系統的落後。

我的公司「寗可好物有限公司」同樣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銀行跟政府還是盡全力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不管是銀行帳本、還是公司登記,都是使用正確的「寗」字。基本上我除了學校系統之外,目前還沒有因為什麼太奇特的原因而強迫我必須用「甯」來取代,我想應該是因為我不夠紅的關係吧?因為另一位名字中也有同樣字的名人「張鈞寗」就大大的深受其害,因為大家都寫錯她的名字,這是普遍的寫法:

而這是她自己的簽名:

不過在台灣至少還有寫成「甯」,在中國市場裡,張鈞寗的名字似乎造成更大的困擾:

不過說真的,大家也別笑中國人沒知識,因為我的名字同樣也被唸成各種稀奇古怪的名字,像是陳ㄩㄥ啦、陳ㄇㄧˋ啦,所以台灣中國半斤八兩,不會念的終究還是不會念,沒什麼好奇怪的。譬如我也是從小到大都有老師念錯,甚至連我的母校「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簡稱「南一中」,都有老師從我高一開始一路到高三都叫我陳「ㄇㄧˋ」,不過他是地理老師,所以原諒他好了。

反倒是前年去中國廣州時,白雲機場的海關看到我的護照之後,跟我說「哎呀,你的這名字很特別啊!我幫你造字,以後你的台胞證就會是正確名字啦!」,結果我台胞證上的名字從此以後就變成正確的「寗」,而不再是那簡寫到根本醜翻的「宁」了,這倒也是個意外之喜,不過陳還是一樣簡體字的「陈」,這就真的沒辦法了,只能期待哪天兩岸一起支持正體中文囉~

至於寗這個字到底是啥意思?

在說文解字中,寗這個字寫作「甯」,從用部,意思是「所願也」。簡單地說,就是寗這個字在說文解字裡屬於用部,因此下面為心用而非必冉,意思是「希望能這麼做」的意思。在孟子。公孫丑裡面有「不敢請耳,固所願也」,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因此我網站叫做寗可好物,其實也就是我希望用好物、或是「寧可」用好物,其實是非常容易搞懂的含義。

但說文解字裡是「甯」,為什麼我卻是寗呢?為什麼不是心用,而是必冉?當然不是因為自自冉冉,我出生的時候可沒有這種說法,當然是有別的意思!

在清代的「增廣字學舉隅」中有提到,寗甯兩字可通用,音同佞(四聲,ㄋㄧㄥˋ),亦可念平聲(ㄋㄧㄥˊ)。除了原來的「所願也」含義之外,同時也可作為姓氏所用,在王莽傳中「永以康寗」就是寫作「寗」。事實上「寗」這個字原是春秋時代衛國國君(就是出了個連孔子都說讚的大正妹「南子」的衛國)把他兒子分封在甯邑,所以後來他兒子就姓甯,是個源自姬姓的高貴血脈。不過我也不姓甯,所以再高貴也不甘我的事。

倒是這個甯字到底要寫甯還是寗…就很有趣了。因為在「篇海類編宮室類」裡寫道「甯,俗相承作寗」,而「字匯」裡也提到:「寗,俗甯字」,;了明代的時候,「春秋左傳注疏」卷十七,;將「甯」寫作「寗」;但到了清代,「百家姓考略」卻又寫作「甯」。因此甯還是寗,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高興寫怎樣就寫怎樣吧!

至少不是自自由由跟自自冉冉,寗跟甯都還是有據可考,還不至於進退失據雙方硬扯就是了。

不過我媽既然幫我取名叫做陳寗,那麼我就是寫成陳寗囉!畢竟就像前面說的,陳甯筆劃會少一劃,所以還是不符合我媽當初的本意。至於為什麼要叫陳寗?是因為我媽希望可以再有個妹妹之類的湊成「陳馨」,也就是寧馨兒的意思(是的,我真的該醒醒了,因為我沒有妹妹)。不過叫做陳寧看起來名字不太穩重,所以就用了筆劃一樣,但看起來比較穩重的「寗」了。

所以有時候媽媽取名字的理由也是滿簡單的嘛!

>只說真相的產品報告:寗可好物

只說真相的產品報告:寗可好物

我們想成為最棒的生活網站,提供鉅細靡遺的產品真相,因為我們認為,如果能幫助你少走些冤枉路,不再因為幾句廣告而錯信、錯買,就是好事一樁

用真心記錄真實,寫下各式各樣的開箱、體驗、思想與心得,希望我們的的所知所學,不只嘉惠我們自己,也幫助更多的人。若你喜歡我們的理念,請加入我們的訂閱名單,讓正向力量,持續循環

CT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