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十佈局、五年準備,Apple HomeKit 會讓智慧家電如 iPhone 般改變人們的生活嗎?

  • 2016-11-17
  • 2018-12-15
  • 蘋果

智慧家電人人會講,但說到如何給出好的使用者體驗,卻未必每家公司都能給出好的答案。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款產品不管用了多麼高的科技、安裝了多麼高規格的配備,如果無法給使用者良好的體驗,讓人們願意為了他而改變生活習慣,那麼終究無法成為市場上不倒的常青樹。

過去兩個月我與大家分享了蘋果 HomeKit 的背景技術與現在的開發現況,但你知道嗎?其實蘋果走到今天的 Apple HomeKit 並不是一年兩年的研發,而是藉由超過五年的佈局、兩年以上的準備,才得以在今年(2016)實現二十多年來的「蘋果想像」。

為什麼一個看起來普通的「智慧家電」卻需要這麼長時間的醞釀?我想這必須從根本的使用者習慣、以及背後所隱含的複雜技術開始說起。

要讓所有蘋果裝置能控制 HomeKit,就得把大家串起來

目前控制智慧家電大多倚賴手機上的 App,但除非該 App 已經有內建將配對資訊共享給其他裝置的功能,否則絕大多數的智慧家電都會被「綁定」在單一支手機上,無法共通使用。舉例來說,許多智慧家電在經過綁定配對之後,就只有最初用來設定智慧家電的那支手機可以控制,其他家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手機一概不能控制,等於全家的家電都只為你一個人而設。

當然現在還是有開放多台裝置控制的智慧家電控制機制,但在開放多台裝置控制之後又會面臨另一個問題,也就是前兩個月文章中提過的——安全保安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家的智慧家電包含了「門鎖」、「門禁」、「監視器」等安全裝置,那如果你家的智慧家電中樞能輕易地用其他裝置來控制,那豈不是太危險了些嗎?隨便一個朋友都能開你家的門,那可真是大大不妙的事情啊!

所以蘋果要讓所有裝置都能控制 HomeKit,就得先考慮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何讓所有蘋果裝置能在既安全又方便,最好還能在使用者無法察覺到「保安機制」存在的情況下,讓所有裝置都能連動、協同運作呢?

對於這個需求,蘋果在五年前給了我們絕妙的答案:iCloud。

五年前看似雞肋的「iCloud」,卻是今天所有蘋果服務的核心

iCloud 源自於蘋果的雲端服務 MobileMe,而 MobileMe 的歷史則可再回朔到十五年前的蘋果雲端服務「.mac」,而這三個一脈相承的服務其實都給蘋果使用者帶來同一件事:同步與備份。過去 .mac 給使用者帶來信箱、線上網站空間、相片儲存等服務,爾後又隨著 iPhoto 這個頗受好評的相片管理軟體而推出了線上同步相片的功能。後來 .mac 改名為 MobileMe,接著又改名為 iCloud,隨之而來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信箱,到後來的線上版 iWorks 文書處理、iCloud Drive 雲端儲存,讓你遠端管理控制所有蘋果裝置的 Find My iPhone 等等,都讓蘋果裝置越來越倚賴 iCloud 帳號,甚至到現在演進到 iPhone 不登入 iCloud 帳號就幾乎無法讓你使用(會不斷跳出登入提醒)的程度。一切改變,除了讓使用者享受更便利的服務之外,同時也有一件對於蘋果佈局來說非常重要的任務——強制使用者把裝置納入 iCloud 安全保護的機制之下。

iCloud 應用 工作篇_0002

大家仔細想想 iCloud 除了雲端服務之外的功能吧!現在 iCloud 除了網路服務之外,那些能讓蘋果裝置之間互相連動的「接續互通」、「Hand Off」等功能也都必須倚賴 iCloud 來做驗證、通知、連動,就連今年新推出的「Apple Watch 解鎖 Mac」都是靠 iCloud 來做 Apple Watch 與 Mac 之間的溝通與驗證,我們幾乎可說,現在蘋果一切關於跨機器跨平台的便利服務都是建基於 iCloud 之上。

走到今日,蘋果的雲端服務已經從過去付錢才能使用的「蘋果天龍國服務」演進成今天加入蘋果家族時必須擁有、且強迫使用的雲端服務兼認證功能,蘋果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佈局,終於讓蘋果達成了智慧家電的初步要求,使所有蘋果裝置都能在安全、不容易被入侵的情況下串在一起。繼續閱讀:為了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與長期市佔,蘋果願意花時間等待而不冒進

為了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與長期市佔,蘋果願意花時間等待而不冒進

還記得 HomeKit 是什麼時候推出的嗎?

今年 iOS 演進到第十版 iOS10,而首次推出 HomeKit 則是在 iOS8 的那年,如果再加上蘋果一貫的超長研發時程,推算起來 HomeKit 到今天至少花了四年以上的時間在研發、醞釀上,對於一年要推出好多支手機來搶市佔率的其他廠商來說,蘋果花如此長的時間在研發、測試上無疑是愚蠢至極的做法,但對於五年、甚至十年的市場佈局計畫來說,卻又高明至極。何以見得呢?

且讓我們回想一下,蘋果一直以來不斷的塞給我們各種全新的使用體驗,就拿一個最簡單的「iCloud 雲端備份」來說吧!過去 iPhone 備份完全靠手機插線連接 iTunes 處理,但蘋果先是弄了個 iTunes WiFi 備份讓使用者習慣不靠線來備份電腦;等著等著,等到大家該罵的也罵完了、也口嫌體正直的接受用無線方式「慢慢」備份 iPhone 之後,蘋果也順勢推出 iCloud 備份手機的服務,讓大家直接把手機資料通通備份到雲端上。從此大家突然遺忘了 iPhone 也能備份在電腦上這件事,居然就習慣每個月付上三十塊、甚至九十九元的價格來購買更多的 iCloud 空間。

icloud-price

為什麼能做到這種事呢?毫無疑問地,蘋果願意用時間與背負網路上的罵名來換取使用者習慣新的體驗,之後再反過來蠶食整個市場。

過去如此、現在亦是如此,正如蘋果用 Lightning 鞏固了利潤豐厚的蘋果周邊市場一樣,現在蘋果也正用 Type-C 配件來塑造新的市場。同樣地,蘋果也用 iCloud 來鞏固、塑造、進而獨佔自己的市場,而我們現在第一個看到的,就是 HomeKit——一個利用良好使用者體驗(Siri 就能控制)來限制市場,一個利用 MFi 規範(iCloud 連線加密)來鞏固獨佔市場的智慧家庭裝置。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蘋果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來準備、驗證是件蠢事嗎?

Apple HomeKit 並沒有停滯,2017 年開始將是蘋果奮起直追的時刻

很多人在看 Apple HomeKit 時,總會有個想法:這發展得也太慢了吧?如果用其他品牌的智慧家電產品來看,Apple HomeKit 確實頗有打算十年磨一劍的味道;但如果從蘋果自己的系統來看,HomeKit 的發展倒是一點都不算慢。

在 2014 年 iOS8 發表時,同期主打的功能還包括了同樣與 HomeKit 息息相關的「家庭共享」及「Hand Off」——前者能讓多個使用者在不需使用同一個 Apple ID 下,也能共享同樣的付款資料、同步行事曆;後者則能讓同一個使用者在同樣 Apple ID 下,串連所有 Apple 裝置並使其能無縫接續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這兩項功能在 iOS8 時不僅穩定性不高(時常連不上),就連在應用上也僅限幾個蘋果自家 App 可以配合,即便到現在 iOS10 都進化到 10.1 了,這兩項功能也只是大幅提升穩定性,並強化 iCloud 加密能力而已。但你會認為這兩項功能不重要、不受蘋果重視嗎?

先不說這篇文章的主題 HomeKit,光是 Apple Pay、Apple Watch 解鎖這兩樣蘋果當前相當重視的功能,就是靠與家庭共享、Hand Off、iCloud 加密驗證等相關技術而得以運作,若不是蘋果靠著多年的研發、佈局、嘗試,我們今天也很難將「Apple Watch 可以無縫使用 iPhone 的 Apple Pay」、「Apple Watch 毫不延遲地解鎖 Mac 電腦」等其實背後都帶有超複雜網路加密技術地功能視為理所當然,更不會毫不猶豫地接納這些有別於我們以往使用習慣的全新使用體驗。

因此在今年 WWDC 那看似毫無創新、但實際上卻是更大力整合蘋果旗下四大系統(iOS/macOS/watchOS/tvOS)的發表會之後,我們可以想見,當蘋果於今年初步完成所有系統的連動互通之後,接下來要推行 HomeKit 將會是多麽簡單的事情。

想像一下吧!過去你還得一支一支手機慢慢同步、登入好取用你那使用者體驗不佳的智慧家電時,蘋果只要靠著一個 iCloud 帳號,就能實現你家中、你家人所有蘋果裝置都能在不被駭客入侵威脅的情況下,直接無痛連結所有智慧家電,且能保證在「黃金七秒(忘記這是啥請見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內快速控制所有家電,甚至開口說個「嘿 Siri」就能遙控家裡的所有家電時,你還會抗拒使用智慧家電嗎?

我想,到時應該就跟過去蘋果給我們帶來的任何改變一樣,很快就會被視為「理所當然」了吧?

>只說真相的產品報告:寗可好物

只說真相的產品報告:寗可好物

我們想成為最棒的生活網站,提供鉅細靡遺的產品真相,因為我們認為,如果能幫助你少走些冤枉路,不再因為幾句廣告而錯信、錯買,就是好事一樁

用真心記錄真實,寫下各式各樣的開箱、體驗、思想與心得,希望我們的的所知所學,不只嘉惠我們自己,也幫助更多的人。若你喜歡我們的理念,請加入我們的訂閱名單,讓正向力量,持續循環

CT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