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X QuadCast 電競 USB 麥克風評測:聲音清亮、外型超潮超酷炫

HyperX 是知名記憶體品牌 Kingston 旗下的電競品牌,除了麥克風之外,還有耳機、滑鼠、鍵盤等電競周邊。Kingston 就是做記憶卡的那家「金士頓」,我想台灣 3C 用家應該都知道才是。
很多玩耳機的網友對於「電競」往往都是抱持著嗤之以鼻的態度,不過這並不意外,因為對於玩耳機的「玩家」來說,耳機品牌不夠正宗,不夠冷門、不夠貴、或是太潮太商業,都是不入流且應該要被鞭撻浸豬龍的邪魔歪道。從我先前評測過的台灣 49101、到國外爆紅的 Beats,乃至各式各樣的電競品牌,就可看出端倪。但如果你問我的看法,我會說:
聲音的偏好是很主觀的,如果產品賣得出去,就是成功的音響產品
對於耳機、音響,我們往往會追求「音場寬大」的表現,也就是不管用耳機或音響來聽音樂,都能感受到非常寬闊的音場表現,就好像坐在音樂廳裡聽音樂表演的感覺。但我就有一位與多數人相反的朋友,她追求的不是寬闊音場,而是「幾乎沒有音場」,也就是所有聲音如同平面一樣貼在耳朵邊發聲的音樂聆聽感受。
遇到這種情況,你能說她不對嗎?
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聲音這種主觀的東西,只要人家聽得開心、聽得舒服,那就沒有什麼事應該被批評,或是應該要修正的。同樣的道理,我認為音響產品只要能做得讓人能接受,他來自什麼品牌、出自什麼人之手,我也不認為有什麼應該被拿出來批評的。就好像 Philips 飛利浦一開始就是個做燈泡的廠商,後來又做了刮鬍刀,一直到成立近六十年後才開始做音響,但你說 Philips 在 1980~2000 年間的音響界有因此而被鄙視,認為不入流嗎?
所以對於這支 Kingston 的 HyperX QuadCast 電競麥克風,我並不在意他的品牌如何,我只在乎一件事:Kingston 有沒有把這支麥克風做好,是否值得他那高達 NT$6490 的身價,以及是否值得我們捨棄 Blue、AKG 這些麥克風老廠的產品,來購買這款價格相差無幾,由非音響本業廠商所推出的 USB 收音麥克風。

硬體設計與技術

如果你對 USB 麥克風稍微有點研究,那麼對於被一堆網紅推薦購買的 Blue Yeti 應該會有些認識才是。而當你看到 HyperX QuadCast 的規格時,你就會有個想法:

欸?這麥克風的規格怎麼跟 Blue Yeti 好像?
HyperX QuadCast 擁有三個 14mm 麥克風頭、音量增益旋鈕與靜音按鈕、即時耳機監聽、四種麥克風收音模式,這一切規格特色,都與來自美國的 Blue Yeti 幾乎一模一樣,如果不從聲音表現來看的話,HyperX QuadCast 與 Blue Yeti 根本就是同一個媽生的。只是不管問 Kingston,或是問 Blue 代理商,雙方都對這支麥克風是否與 Blue 有關一事不甚了了,所以也無從打聽出什麼八卦來。
不過兩者的聲音倒是截然不同,這點在下一個章節會深入探討,這裡我就先針對硬體設計部分來做討論。

結構設計:三麥克風、四模式、內建防噴罩與防震架

上圖:這個旋鈕可以切換四種收音模式,跟 Blue Yeti 雪怪麥克風是一樣的設計

正如前面所述,HyperX QuadCast 的硬體規格設計與 Blue Yeti 幾無二致,擁有相同尺寸(14mm)的三麥克風頭設計,也都提供四種收音模式,包括單一人錄音的單指向、雙人錄音的雙指向、以及全向與立體聲等四種,讓使用者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情境來做切換。四種模式的詳細內容我先前有寫過了,有興趣的朋友請直接看這篇 Blue Yeti 的評測文吧!特色都是一樣的:https://ningselect.com/17577/16/

從規格上來看,HyperX QuadCast 的規格與 Blue Yeti 幾乎一模一樣,但我們又豈是看規格來談表現的蠢人?所以我們要再更深入瞭解 HyperX QuadCast 在設計上的差異。

從結果來說,HyperX QuadCast 做了非常有趣的事情:把所有想得到的東西都塞給你,給好給滿。何以見得呢?這支 HyperX QuadCast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色:內建防噴罩與避震架。是的,Blue 等廠商都被當成額外選購品的防噴罩與避震架,在 HyperX QuadCast 上一律直接內建給你,不需要額外購買,也沒有額外安裝的空間。

上圖:麥克風本身內建防噴罩,可以避免收到不必要的呼氣雜音

先說防噴罩吧!這東西可以避免收到講話時產生的風聲,可以讓收到的人聲更乾淨無雜音。一般來說,市售的麥克風都會有這個選購品,讓使用者可以買回去裝在麥克風前面。不過 HyperX QuadCast 則是直接內建這東西,從麥克風本體的外殼上(紅紅的柱狀體)就可以看到防噴罩的結構,實際使用上也確實有防噴罩的效果。雖說 HyperX QuadCast 的防噴罩實在有點太貼近麥克風了,以至於效果沒有真正防噴罩來得好,但各位又有看過多少直播主有裝防噴罩呢?所以直接內建,就算效果差了一點,也比完全不裝來得好。

上圖:麥克風本身是靠紅色的鬆緊帶固定在架子上,可以拆掉鬆緊帶來卸下麥克風

避震架就更有趣了~在 HyperX QuadCast 的邊緣有上下交錯的紅線,這是一整條紅色的彈力繩,用來將麥克風固定在正中央的。由於有這條紅色彈力繩的固定,麥克風實際上是以漂浮的方式被固定在立架的正中間,與金屬架的部分完全沒有「非彈力」的接觸點,因此能有效避免外部震動對麥克風造成影響,產生雜音之類的東西。這組避震架還可以與立架分離,直接把避震架裝到大型的麥克風腳架或掛架上,讓使用者可以有更彈性的應用空間,不管是要用大腳架立起來站著使用,或是用吊掛架將麥克風吊在螢幕上方都是可以的。

外殼設計:超潮,只有「酷炫」兩字能形容

相較於 Blue Yeti 那復古樸實的外型,HyperX QuadCast 根本就是新時代的產物來著。不說那因為電競而生的大膽紅黑配色,光是內建的 LED 設計,就讓人驚艷。從上圖可以看到,在 HyperX QuadCast 插上 USB 開始運作之後,整支麥克風就會像是光劍一樣亮起來,且 LED 發光非常均勻,因此質感看起來非常優秀,也非常有未來感。

HyperX QuadCast 的 LED 非常亮、非常顯眼,是會讓人很想要在錄音時讓她一起入鏡的外型。但這 LED 只有「發光」一種功能嗎?

上圖:看這張圖就可知道,那紅色並非麥克風本身的顏色,而是 LED 發出的紅光

不,其實 HyperX QuadCast 的 LED 同時也是運作指示燈,也就是別家麥克風插電時會亮起來的那顆小小 LED,只是到了不高調會很難過的 HyperX QuadCast 設計師手裡,這顆運作指示燈就變成整支麥克風亮起來的設計了…如果按下麥克風的靜音按鈕,HyperX QuadCast 的 LED 就會滅掉,讓你知道麥克風的運作狀態。

這有什麼意義嗎?其實也還好,充其量就是讓你能更快速看出麥克風是否正常運作,以及讓麥克風看起來更潮。

使用體驗:類似 Blue Yeti,但質感更上一層樓

HyperX QuadCast 的使用體驗與 Blue Yeti 非常類似,畢竟是硬體設計非常相似的產品,Yeti 有的 HyperX QuadCast 都有,你說兩者又豈能不相似?不過相較於 Blue Yeti,HyperX QuadCast 除了前述很佛直接送你的避震架與防噴罩之外,還有兩項更棒的設計:第一是更好轉的音量旋鈕,第二是 HyperX QuadCast 的外殼質感更好,設計也更有特色。

先說第一點,HyperX QuadCast 的音量旋鈕是位於整支麥克風的底部,用一個非常大、非常好轉的 VR 旋鈕來調整音量增益,比 Blue Yeti 好轉許多。不過 HyperX QuadCast 空有麥克風增益調整,卻沒有耳機音量調整,以至於 HyperX QuadCast 無法調整耳機監聽的音量,可說是這支麥克風最大的遺憾。

上圖:透過 USB Type-C 轉接,最新款 iPad Pro 也能使用這款麥克風錄音

至於第二點,我想這就非常主觀了,因為即便我認為 Yeti 很醜,但我相信還是有人會讚賞雪怪的外型。不過對我來說,Blue Yeti 的體型過於龐大,外型也太…樸實古拙了一點,實在不是我的菜。或許是 Blue Yeti 已經是好幾年前的設計了吧?因為新款的 Blue Yeti Nano 外型就非常有質感,全金屬的外殼也讓人非常安心,相較之下,Blue Yeti 不管是跟自家兄弟或本文的 HyperX QuadCast 相比,都是讓人不想讓其出現在鏡頭前的設計。雖說 HyperX QuadCast 那高調到不行的外觀也未必人人都愛,但就整體組裝的品質、外觀設計、以及表面質感來說,我想無論是 HyperX QuadCast,或是 Yeti 自家兄弟,都會比 Blue Yeti 好上許多。

不過 HyperX QuadCast 的外殼倒是讓人有點疑慮,因為他的頂部用了仿矽膠的塗裝外殼,而根據經驗,這種外殼很容易因為台灣的潮濕氣候而在一兩年後變得黏黏的…所以只能祈禱 HyperX QuadCast 的外殼不要崩壞囉~不過我平常麥克風都是收在防潮箱裡的,所以或許我的 HyperX QuadCast 不會那麼快發黏吧?

順帶一提,HyperX QuadCast 有獲得 2019 德國 IF 設計獎,雖說可能對一些人這不算什麼成就,但至少…人家得獎了。

音質表現測試

不過音響這種東西,外型還在其次,聲音才是真正的驗收重點,也就是音響玩家最愛說的「用耳朵收貨」。那麼這款跟 Blue Yeti 規格幾乎一致的 HyperX QuadCast 效果如何呢?以下我先談 HyperX QuadCast 本身的音質特色,接著再來與 Blue Yeti 比較。

HyperX QuadCast 本身的音質特色

標題上已經寫了,HyperX QuadCast 聲音非常清亮,但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大家可以先聽聽看這段錄音:

從這段錄音可以聽到,我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清晰,中高頻的細節非常豐富,但中低頻的部分卻略顯單薄,這就是聲音「清亮」的具體表現。從音響來說的話,就是解析非常豐富,但中低頻略少,且聲音不夠厚實,算是非常偏向德國音響的聲音特質。

這種聲音表現對於聲線較為纖細的人來說,尤其是多數聲音篇中高頻的女聲來說,是更為合適的麥克風選擇,能讓聲音聽起來更為透亮、清澈,會更為誘人一些。但對於聲線較為低沈的人,或是希望自己聲音聽起來低沈有磁性的人來說,HyperX QuadCast 百分之百會破壞妄想,因為他的中低頻偏少,因此很難營造出「聲音低沈有磁性」的感受。

因此若以樂器來說,HyperX QuadCast 會更適合用來錄製小提琴、小喇叭之類擁有清亮音色的樂器,但對於大提琴、Double Bass 這類著重中低頻細節、能量表現的樂器來說,就不是那麼合適了。至於用來錄製吉他的話,那就要看你重視的刷弦的質感,還是琴絃顫動的能量感了。以這種不到萬元的麥克風來說,要追求太全面的表現也不太可能了,就視需求來選購吧!

與 Blue Yeti 大雪怪相比

Blue Yeti 的聲音跟 AKG 非常像,都是聲音較為紮實、有力、偏向中低頻的聲音,如果用音響來形容的話,大概就是如同英系喇叭那樣的厚實人聲。這種聲音算是比較有低沈有磁性的,男聲使用的話,會有讓聲音聽起來更迷人的作弊較果。相較之下, HyperX QuadCast 的聲音就顯得過於清亮透徹了些,雖然喜歡高解析的人或許會喜歡,因為 HyperX QuadCast 的聲音解析度甚至比號稱擁有更高解析度的 Yeti Naono 還要更高;但就我這種連喇叭都是以後厚實中低頻聞名的英國 ATC 用家來說,HyperX QuadCast 的聲音就實在不是我的菜了。

不過 HyperX QuadCast 也並非一無是處,我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也不喜歡。正如前面說的,HyperX QuadCast 的聲音非常適合用來錄製女聲,能有讓女聲更甜美、更有青春活力的效果。因此我這邊實際使用時,我自己會選擇用 Blue Yeti Nano 或 AKG 麥克風來錄音,但神奇裘莉自己錄製教學影片或廣播錄音時,就會選擇聲音更為清亮的 HyperX QuadCast ,來獲得更好的聲音聆聽表現。

所以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大家請依照自己喜歡的聲音特色購買吧!

結論:偏好清亮聲底或在意外型的人購買

整體而言,HyperX QuadCast 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麥克風,不管是聲音表現、或是外型設計與使用者體驗,都是一支對得起他的身價,甚至價值高過其價格的好物。然而正如前段所述,HyperX QuadCast 的聲音是屬於偏向清亮透明的屬性,在解析度、聲音收放速度、中高頻人聲表現上都有很好的表現;但如果從人生厚實度、中低頻表現來說,HyperX QuadCast 則是近乎「無」的狀態。
上圖:這支 QuadCast 支援 PC/Mac 與 PS4,根據我的實測,也支援 iPad Pro 收音
這兩者的差異,對我來說是最主要的考量重點,當然我知道並不是人人都會如我一般用相對比較高階的設備來看影片、聽人聲,甚至可能許多人都只會用手機、平板電腦的內建喇叭來聽聲音。但只要你的耳機、音響稍微有一點水準,前述的聲音差異都是可以輕易聽出來的,光是很簡單的「人聲厚實度」,都可以從人聲聽起來是否很亮很有活力、或是低沈而有磁性來辨別差異,更不用說其它關於聲音解析度、聲音收放速度之類的不同了。
上圖:透過 USB Type-C 轉接,這支麥克風也可用在 iPad Pro 上錄音
因此如果問我這麥克風值不值得買?我會說:非常值得,它的價值超過他的價格。
但是否適合買?那麼就請你詳閱這篇文章關於聲音與外型的內容,再對照我先前為 Blue Yeti、Blue Yeti Nano 所撰寫的評論,從這些聲音表現、外觀設計截然不同的麥克風中,找出你最喜歡的產品囉~
我想買音響,可是不知道怎麼選…
音響問題?直接傳 Line 找陳寗啦!陳寗本人會回覆~加入好友
>只說真相的產品報告:寗可好物

只說真相的產品報告:寗可好物

我們想成為最棒的生活網站,提供鉅細靡遺的產品真相,因為我們認為,如果能幫助你少走些冤枉路,不再因為幾句廣告而錯信、錯買,就是好事一樁

用真心記錄真實,寫下各式各樣的開箱、體驗、思想與心得,希望我們的的所知所學,不只嘉惠我們自己,也幫助更多的人。若你喜歡我們的理念,請加入我們的訂閱名單,讓正向力量,持續循環

CT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