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〇屋
日文中要和中文一樣描述〇〇商店時,通常會用「屋(や,ya)」來稱呼。屋也可以單寫作五十音的や字,因此〇〇商店在日文中就是〇〇屋,或平假名的〇〇や。
例如:
- 中文書店=日文本屋(honya)
- 中文的拉麵店=日文ラーメン屋(rāmenya)
- 中文花店=日文花屋(hanaya)
〇〇屋さん
日本人還有個很有趣的習慣,就和人名後要加上さん一樣,在對話中提到商店時,會在商店或品牌名字後也加上さん,變成「〇〇屋さん」。
例如前述的花屋,可以說成お花屋さん。
如果是品牌名直接加上さん的情況呢?當然也行。
像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三越(mitsukoshi)百貨(hyakka),則可以直接稱之為三越さん。如果要特別指出三越百貨的銀座(ginza)店,則可以說是銀座三越さん。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商店擬人化?
在日本式的商業模式中,商店本身就像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一般,他們會有名字、有個性,有自己的聲望,還有個人獨特的作派。
有的商店像巨星讓人覺得遙不可及卻又心生嚮往,有的商店像社區裡親切的歐巴桑,和平民生活緊密相連。因此稱呼仿若真人般的店舖時,加上さん也就沒什麼奇怪的。
若深入探究的話,店名後習慣加上さん的原因還不只如此。
屋号(やごう)
在日本傳統上,商店主人會以商店的屋号(やごう,yagō)(即店名,如三越即為屋号)作為自己對外的名字。對古代的日本人而言,店舖和店主人是擁有相同名字,兩者為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以三越百貨為例,它的前身是三井(mitsui)氏開設的商店越後屋(echigoya)。照道理,人們應該以老闆三井的本姓三井さん稱呼這個人,但事實上人們卻可以直接稱越後屋老闆為越後屋さん。
店名=店主人名字,這個源於日本古來習慣的做法,其實很類似於鬍鬚張、coco chanel 這些以人名為品牌名稱的模式。顧客喜愛鬍鬚張的滷肉本事,顧客願意跟隨香奈兒女士的時尚品味,因此視鬍鬚張滷肉飯商店=鬍鬚張先生的好吃滷肉,相信香奈兒時尚名品店=香奈兒女士的獨到眼光。創辦人的名字=商店、品牌的名字,對顧客而言順理成章。
不過,再怎麼長壽的人也終會衰老,如果品牌創辦人與世長辭,就像現在鬍鬚張、香奈兒本人已經不在世了一樣,沒什麼大不了。
說到這邊,重點終於來了:鬍鬚張的第二代接班人,會把自己改名為鬍鬚張嗎?香奈兒的首席設計師,會把自己改名為香奈兒嗎?不會吧,這也太誇張了。但,日本人就是會。日本人稱此為襲名(しゅうめい,shūmei)。
襲名(しゅうめい)
襲名(しゅうめい)是什麼?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每一代的越後屋老闆,都叫做越後屋さん。這就是襲名。即便他原本不叫越後屋さん,而有其他的名字,在繼承越後屋的那一刻起,往後他也改名叫越後屋さん。只要店舖還存在一天,屋号就代代相傳,由店主人繼承。
想想,當創辦人將經營的棒子交給下一代繼承人,顧客難免會有:「繼承者終歸『是別人』,再也『不是鬍鬚張』、『不是香奈兒』了。」的感覺。日本以屋号作為店主人名號的作法,正是要避免了這種想法造成商業利益損失。日本百年老舖往往累積了大量老主顧,老主顧能否信任新任繼承人,對商業利益有直接的影響。繼承名字的方式,在商業經營上非常有利。
傳承名字等於前代店主對繼承人全面認可,也等於是這家店舖對老顧客們昭告:
新的大當家已由前代手中繼承店舖的一切,包含資產、負債、產品配方、百年聲譽、客戶名單……,所有的一切毫不保留,已隨著屋号一起交接給下一任繼承人,而繼承人也拋棄過往一切(甚至包含他的名字!),全心全意繼承這家店舖,因此請大家就像愛護上一代的店主一樣,繼續愛護新一代的店主。
以商店主體為骨幹,經營人為血肉的方式,能給老主顧們更強的信任感:「雖然當家的新舊交接,但這間店不會變,一直以來的貿易往來更不會受到影響,無需擔心。」每個新的大當家,也都以被叫做「屋号+さん」為榮。繼承名字的作法不只在商業界,包含歌舞伎(kabuki)、茶道(sadō)、生け花(ikebana,即花道)等各種日本傳統師徒制的領域裡,弟子得以繼承師父的名字,就證明那人是萬中選一的佼佼者,絕對是難得的殊榮。
裘莉小叮嚀
博客來:http://bit.ly/books50on
金石堂:http://bit.ly/kingst50on
誠品:http://bit.ly/eslite50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