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記者們最討厭的新聞之一。每到颱風季,記者間流傳的一句戲謔話語就是: CNN 報的每個颱風都是超級颱風。
不過,這句話是真的嗎?
我們得先淺談一下颱風的分類:
在氣象學上,熱帶氣旋依照中心持續風速被分做幾類,從強度最低的熱帶低氣壓 tropical depression,熱帶風暴 tropical storm,強烈熱帶風暴 severe tropical storm 到強度最高的一類就是颱風 typhoon。當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 12 級(即 64 節或以上、每秒 32.7 公尺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 119 公里或以上),在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地區,就被稱為颱風。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及日本氣象廳(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均以颱風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
但是,各個國家的氣象監測單位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例如:日本氣象廳就進一步把颱風分成三類,分別是強颱 strong typhoon,非常強烈颱風 very strong typhoon 和猛烈級颱風 violent typhoon。日本氣象廳最強一級的猛烈級颱風定義是用 10 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心風力為 105 海浬以上(每小時 194 公里以上)。美國設在夏威夷珍珠港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對颱風的分級是 熱帶低氣壓 tropical depression,熱帶風暴 tropical storm,颱風 typhoon 和超級颱風 super typhoon。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定義為中心風速達 130 節以上,每小時 240 公里以上。香港天文臺在 2009 年改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也新增了颱風最強的級別為超強颱風,中心風速達 100 節以上,每小時 185 公里以上。台灣的中央氣象局對颱風的分級是以近中心最大風速來分的,雨量、暴風半徑或是颱風移動速度都不列入考慮。
而世界氣象組織對颱風的定義與中央氣象局不同,要等到出現颱風眼才稱為颱風。這個階段卻已經到達中央氣象局的中度颱風標準。而台灣認定的輕度颱風,在國際間稱為熱帶風暴,嚴格定義上還不到颱風等級。中央氣象局定義的強烈颱風 severe typhoon ,為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在 100 節,每小時 184 公里以上。其實台灣中央氣象局也曾經設有「超級強烈颱風」等級,門檻為以 1 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心持續風速達每秒 67 公尺以上(超過每小時 240 公里)。不過自從 1991 年開始,中央氣象局改用 10 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測量熱帶氣旋強度的標準,就廢除了此一分級。因此國際間所說的「超級颱風」或「超級強烈颱風」並不屬於中央氣象局的分級標準,但強度和破壞力也確實比中央氣象局分級的強烈颱風還高出一截。
但是 CNN 記者口中的超級颱風 super typhoon,也並非誇大,而是符合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颱風的分級定義,但到了台灣,因為分級標準不同,超級只好成為普通的形容詞。因為人類對地球環境胡搞瞎搞,近年來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比從前多上太多,因此就產生了 CNN 播報的每個颱風都是超級颱風這樣的誤解。以 2016 年為例,到現在的十月初為止,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共有 18 個,被 CNN 稱為超級颱風的也只有莫蘭蒂和尼伯特兩個。
首圖為 1987 年的超級颱風蓮娜,圖片來源:NOAA / Satellit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